生活趣百科──物理(第一期)
物質除了固態、液態和氣態以外,還有其他形態嗎?
我們周圍的物質真是形形色色、豐富多彩。如果要你把這些物質來分一分,可以毫不困難地指出,哪些是固體,哪些是液體,那些是氣體。物質除了這三種以外,究竟還有沒有別的形態呢?我們用水做例子:將冰加熱到一定的程度,它就由固體變成液體的水;溫度再升高,又蒸發成氣體。但要是將氣體的溫度繼續升高,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?
當氣體的溫度升高到幾千度以上的時候,氣體的原子就開始拋掉身上的電子,於是帶負電的電子開始自由自在地游逛,而原子也成為帶正電的離子。溫度愈高,氣體原子脫落的電子就愈多,這種現象叫做氣體的電離化。科學家把電離化的氣體,叫做「等離子態」。除了前面所說的高溫可以使氣體產生形態的變化以外,用強大的紫外線、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,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。
這種等離子態也許你感到很稀罕吧!其實,在廣漠無邊的宇宙中,它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種形態。因為宇宙中大部分的發光星球,它們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都高極了,這些星球內部的物質幾乎都處在等離子態。只有在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際物質堙A才能找到固體、液體和氣體。就是在我們的周圍,也經常能夠碰到等離子態的物質。像在日光燈和霓虹燈的燈管堙A眩目的白熾電弧中,都能找到它的跡。再有,在地球周圍的電離層堙A在美麗的極光、大氣中的閃光放電和流星的尾巴堶情A也能找到這種奇妙的等離子態。
科學家發現天空中的白矮星,個子不大,可是它的密度卻大得嚇人。它們的密度大約是水的3600萬到幾億倍。這是什麼緣故呢?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。普通的物質,原子和原子之間有著很大的空隙。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,外面是圍繞著它旋轉的電子層;原子核很重,它的重量佔整個原子的99%,但是它的體積卻很小,如果拿原子比做一座高大的樓房,原子核就像是一顆放在大樓中央的玻璃彈子,因此原子內部的空隙也是很大的。
在白矮星堶情A壓力和溫度都大極了。在幾百萬大氣壓的壓力下,不但原子之間的空隙被壓得消失了,就是原子外圍的電子也都被壓碎了,所有的原子核和電子都緊緊地擠在一,這時候物質堶探N不再有什麼空隙,因此物質也就特別的重了。這樣的物質,科學家把它叫做「超固態」。白矮星內部就是充滿這樣的超固態物質。在我們居住著的地球中心,那裡的壓力達到350萬個大氣壓左右,因此也存在著一定的超固態物質。
假如在超固態物質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,那麼原來己經擠得緊緊的原子核和電子,就不可能再緊了,這時候原子核只好被迫解散,從堶惟韖X質子和中子。從原子核堜韖X的質子,在極大的壓力下會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。這樣一來,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變化,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,現在卻都變成了中子。這樣所形成的狀態,叫做「中子態」。
中子態物質的密度更是嚇人,它比超固態物質還要大十多萬倍呢!一個火柴盒那麼大的中子態物質,可以30億噸重,要有96000多台重型火車頭才拉動它!在宇宙中,估計只有少數的恆星,才具有這種形態物質。 所以,現在我們知道物質的形態不止固態、液態和氣態這三種。
|